yí shū

遗书

繁体遺書
拼音yí shū
简拼YS
注音一ˊ ㄕㄨ
词性名词

近义词绝笔

查组词遗组词书组词

查成语“遗”的成语“书”的成语

基本解释

⒈ 前人留下而由后人制印的著作(多用做书名)

posthumous work of an author;

⒉ 死者临死前留下的书信。

生前没有留下遗书。

letter or note left by one immediately before death;

引证

⒈指前人的遗著、遗作。

《书序》:“《春秋左氏传》曰:楚左史倚相,能读《三坟》、《五典》、《八索》、《九丘》,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风操》:“《礼经》:父之遗书,母之杯圈,感其手口之泽,不忍读用。”清王夫之《文学膴原氏墓志铭》:“又四月而忘,哭抱遗书,授余为订定而传之。”

⒉指前人的藏书。

清昭槤《啸亭杂录·昌龄藏书》:“今日其家式微,其遗书多为余所购。”

⒊指散佚的书。

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至成帝时,以书颇散亡,使謁者陈农求遗书於天下。”清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一:“朱竹君学士筠为翰林时,高宗方詔求遗书,公奏言翰林院库藏明《永乐大典》,中多逸书,宜就加采録。”孙犁《秀露集·耕堂读书记》:“乾隆三十八年,根据朱筠的条奏,拟定了采访遗书的章程。”

⒋谓留下书信。

晋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一:“﹝韩凭妻﹞遗书於带曰:‘王利其生,妾利其死。愿以尸骨,赐凭合葬。’”洪深《冯大少爷》:“生归己室,悲愤不自聊,竟遗书其妻,挥泪弃家而去。”

⒌死者临死时留下的书信;遗嘱。

唐李肇《唐国史补》卷中:“韩愈好奇,与客登华山絶峯,度不可返,乃作遗书,发狂慟哭。”宋桂万荣《棠阴比事原编·司空省书》:“有一女,不贤,其父病,因呼族人为遗书,令悉以财属女。”巴金《春天里的秋天》:“妹妹还说哥哥写得有遗书,她整理好就抄一份寄来。”

⒍投书;寄信。

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上卒问盎、盎对曰:‘吴楚相遗书,曰:“高帝王子弟,各有分地,今贼臣鼂错擅适过诸侯,削夺之地。”故以反为名,西共诛鼂错,復故地而罢。’”《宋书·张邵传》:“谢晦反,遗书要邵,邵不发函,驰使呈帝。”易宗夔《新世说·德行》:“魏名象枢,山西蔚州人,其讲学篤实纯正,与孙夏峰、李二曲及汤陆诸公遗书往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