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ì zhì

气质

繁体氣質
拼音qì zhì
简拼QZ
注音ㄑ一ˋ ㄓˋ
词性名词

查组词气组词质组词

查成语“气”的成语“质”的成语

基本解释

⒈ 指人的生理、心理等素质,是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。

艺术家的气质。

temperament; tincture; dispanosition;

⒉ 风度;模样。

只是装束气质,带些武气。——《初刻拍案惊奇》

demeanour; bearing;

引证

⒈指人的生理、心理等素质,是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。

宋张载《语录钞》:“为学大益,在自求变化气质。”金元好问《送刘子东游》诗:“刘郎世旧出雄边,生长幽并气质全。”康有为《大同书》戊部第一章:“既得为人,其聪明睿哲同,其性情气质同。”鲁迅《三闲集·柔石作<二月>小引》:“虽然我还无从明白其前因,是由于气质的本然,还是战后的暂时的劳顿。”

⒉风度;模样。

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四:“程元玉抬头看时,却是三十来岁的模样,面颜也儘标緻,只是装束气质,带些武气,却是雄纠纠的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五回:“向知府道:‘好个气质,像正经人家的儿女。’”

⒊犹风骨。指诗文清峻慷慨的风格。《宋书·谢灵运传论》:“自汉至魏,四百餘年,辞人才子,文体三变。

相如巧为形似之言,班固长於情理之説,子建、仲宣以气质为体,并标能擅美,独映当时。”宋司马光《和吴冲卿三哀诗》:“圣俞诗七千,歷歷尽精絶,初无追琢勤,气质稟清洁。”

⒋指气体。

清谭嗣同《仁学》一:“譬於烛久爇则尽跋,非烛灭也,化为气质、流质、定质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