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āng

繁体
拼音kāng
注音ㄎㄤ
部首
笔顺丶ノ一丨ノ丶丶一ノフ一一丨丶一ノ丶
部外笔画11画
总笔画17画
结构左右
仓颉FDILE
郑码UFXK
四角90999
电码4749
区位3123
统一码7CE0
10进制31968
UTF-8E7 B3 A0
UTF-3200007CE0
造字法形声:从米、康声
异体字康、穅、粇

查组词糠组词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糠kāng(ㄎㄤ)

⒈ 稻、麦、谷子等的子实所脱落的壳或皮:米糠。糟糠。糠秕。糠醛(有机化合物,是制造塑料、合成纤维、合成橡胶、药物等的原料)。

⒉ 萝卜等因失掉水分而中心呈蜂窝状。

详细解释

基本词义

◎ 糠

穅、粇 kāng

〈名〉

(1) (形声。从米,康声。本义:从稻、麦等谷皮上脱下的皮、壳)

(2) 本作“穅”,“康”。谷的外壳 [chaff;bran;husks]

邻有糠槽而欲窃之。——《墨子·公输》

(3) 又

此犹梁肉之与糠糟也。

(4) 又如:糠菜半年粮;糠覈(糠中的粗屑。形容粗糙的饭食);糠粞(谷皮碎米。指粗劣的粮食);糠灯(一种照明用具。以苏子油渣杂粟糠抟在蓬梗上点燃。旧时吉林民间多用之)

(5) 小麦种子、黑麦种子或其他禾谷的碎裂皮层,从籽粒上分离出来,特别用于家畜饲料 [bran]

糠和米本是相依倚,被簸扬作两处飞。——《琵琶记·糟糠自厌》